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管理百科

管理靠个性?靠才华?他说:NO,靠这五样

来源:贵州产业发展人才招聘系统 时间:2025-07-21 作者:贵州产业发展人才招聘系统 浏览量:





引子



“你是E人还是I人?”还记得这个MBTI式的网红拷问吗?


对心理学稍有了解的都知道,MBTI通过四个二元维度将人的性格分为16种类型。


这四个维度是:1)精力方向,分:E(外向)和I(内向);2)信息获取方式,分:S(靠实感)和N(靠直觉);3)决策方式,分:T(基于思考)和F(基于情感);4)生活方式,分:J(判断型)和P(感知型)。


四个维度组合成了16种性格类型,例如:ISTJ(务实、有条理的“物流师”),ENFP(热情、创意的“竞选者”),INTJ(战略、独立的“建筑师”),ESFJ(友善、负责的“执政官”),等等。


这16个性格类型把复杂的人群标签化,成了职场神器,被用于职业规划,岗位安排,职场沟通等活动。


然而,把MBTI引入职场真的妥当吗?其实,职场青睐MBTI是基于一个朴素的假设,即个人性格与适配岗位,甚至工作绩效强相关。Really?




有效的个性?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说,管理者的使命是做到有效,但他说“我很快发现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有效的个性‘”。


不光“个性”与管理者是否有效无关,德鲁克认为才华也不是衡量管理者有效性的标准。他说“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极其无效,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真知灼见本身不是成就。”


其实,要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从丘吉尔到杜鲁门,从乔布斯到库克,从马斯克到马云,无论是哪个行业,哪个年代,他们作为管理者的个性和才华天差地别,但他们的管理都堪称卓有成效。


德鲁克认为,之所以管理者有效与否和个人特点无关,是因为“有效是一种习惯(habit),也就是一整套惯常做法(practice)。惯常做法谁都可以学会。”


换句话说,管理有效性是一种能力,而非天赋,可以后天习得


那么,这种能力包括哪些方面?要养成这个habit,该如何practice呢?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是实践;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effective executive),就要在五个方面用心实践。




一、管理时间而非任务



这是不是有点反直觉?管理者的任务不就是完成任务吗?为什么要管理时间而非任务呢?


其实,当我们以任务为管理对象时,就会发现事情总是做不完,而时间不但永远不够用,还老是被大事小事打得支离破碎。


而当我们以时间为管理对象时,就会自然地去考虑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先做哪些事,后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以及每件事该花多少时间做。


是的,管理时间而非任务的本质就是先找出正确的事,再去正确地做事


管理者的时间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够,二是不属于自己。


因此,管理时间的第一步就是搞清楚时间都去哪儿了?


德鲁克推荐的办法就是记录时间,详细记录自己每天做每件事所花的时间。


这样的记录看似繁琐,但记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了解自己时间的去向了。然后,完成第二步:砍掉不该做或者没意义的事;最后进入第三步:给自己整理出大段时间。


完成这三步,你不但会抢回好多时间,还能排出真正有意义的大块时间。


记住德鲁克的原话:“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若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无法管理。”



分享到:

[ 黔ICP备2020011963号-2 ]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166号

Copyright © 2023 贵阳四维合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