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易斯·卡罗尔的经典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在十字路口向柴郡猫询问方向。
柴郡猫反问她:“那取决于你想去哪里?”
爱丽丝回答说:“我不在乎去哪里。”
猫则犀利地指出:“那么你走哪条路都无所谓。”
这个情节生动地揭示了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核心困境: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就无法判断事务的优先级;而目标模糊不清,行动必然会陷入混乱。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明确区分了“效率”与“效能”这两个概念。他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最大的挑战是从众多繁杂的任务中识别出真正关键的“正确的事”。他强调:“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除非管理好时间,否则无法管理任何其他事情。” 而“理清做事顺序、分清轻重缓急”的实质,是基于战略目标,系统性地识别任务价值并进行排序的决策过程。其核心在于区分“重要性”(对实现核心目标和长期价值的影响)和“紧急性”(需要立即处理的压力)。 史蒂芬·柯维在其时间管理矩阵中将任务分为四类,并强调:“管理的核心不是试图在日程中塞进更多事,而是优先处理重要事务——无论它们是否紧急。” 他直指问题的本质:“人们往往被紧迫性所主导,从而忽略了重要性。”对于管理者而言,关键资源并非时间总量,而是分配给重要事务的专注力。
掌握任务排序能力的管理者,其工作方式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持续将精力和资源集中于对实现核心目标、创造最大价值最关键的任务上。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体现在穿透事务的表象,精准识别并聚焦于真正推动目标的少数关键行动。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该如何理清做事的顺序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JobSight 任务优先级管理的三大策略
作为管理者,理清做事顺序、分清轻重缓急是高效工作的核心能力。
在面对繁杂事务和多方压力时,能否迅速抓住重点、合理安排资源,往往决定了工作的成败。
因此,掌握科学的方法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建立清晰优先级管理的三大策略:
01/03
明判“轻重”:聚焦目标,价值优先
管理者常常陷入事务的泥潭,如何才能拨开云雾,看清方向?关键在于“明判轻重”——始终以任务对核心目标(如季度目标、战略重点)的价值贡献为首要标尺。这并非简单的排序,而是基于目标的战略取舍。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明判轻重”的核心,正是追求效能——确保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正确的事”上,即那些能真正推动目标实现、创造核心价值的事务。
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法则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往往80%的结果源自20%的关键努力。管理者“明判轻重”的目的,正是要精准识别并聚焦这最具价值的“20%”,从而撬动最大的成果。
“明判轻重”是管理者摆脱忙乱、驱动成效的核心能力。通过每日严格的价值拷问锁定重点、黄金时段优先保障、勇敢对低价值紧急事务说“不”,管理者能将有限资源精准投放到最能推动目标实现的领域,从而真正掌控工作的主动权,实现从“疲于应付”到“引领成功”的转变。具体方法如下:
价值拷问,锚定“必赢” 每天开始工作前,依据核心目标,严格筛选当天1-3个“必赢任务”。 问自己德鲁克式的问题:“如果这件事今天不做,会对关键目标/结果造成多大程度的实质性损害?”将价值贡献度最高的任务优先处理。 例如:一位销售经理的核心季度目标是提升大客户签约率。他的“必赢任务”可能是:上午完成一份针对潜在重要客户的定制化方案,从而直接推动签约,而非优先处理大量常规订单邮件。这些邮件可能紧急,但对核心目标的贡献相对较小。 识破“紧急”幻象,坚守价值阵地 著名领导力专家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强调:“关键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首位。”管理者可以运用柯维时间管理矩阵,时刻警惕“紧急”的干扰。主动区分: 重要且紧急(第一象限):真正的危机,需立即处理,但应尽量通过预防减少。 重要不紧急(第二象限):“必赢任务”通常在这里,这是推动目标、预防危机、建立关系的关键,需重点投入。 紧急不重要(第三象限):大量干扰源(如临时会议、不重要的电话/邮件)。学会说“不”、委托他人或批量处理。 不重要不紧急(第四象限):纯粹的浪费,尽量避免。 例如:收到一个“紧急”请求,要求立即提供一份非核心项目的详细报告(属第三象限)。 管理者判断其与当前核心目标(如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关联度低,可选择:a) 婉拒,说明当前优先级; b) 委托给下属; c) 安排到下午低效时段处理。为上午的“必赢任务”(如与关键客户进行战略沟通——第二象限)让路。
02/03
巧设“秩序”:规划时段,保护要事
在信息轰炸和需求泛滥的时代,管理者若想掌控局面而非被局面掌控,“巧设秩序”是核心能力——主动设计日程,为关键任务筑起“时间堡垒”。这绝非简单的日程安排,而是基于战略目标的资源(时间)预分配,其精髓在于保护真正驱动未来的“重要不紧急”事务。
史蒂芬·柯维将事务按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划分为四个象限。他特别强调:“关键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首位。”而“最重要的事”往往落在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那些关乎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关系建立和人才培养的事务。柯维警告,如果我们不主动规划保护第二象限事务,它们就会被第一(重要且紧急)和第三(紧急但不重要)象限的危机与干扰无情挤占,最终导致战略失焦。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出:“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状态下进行的专注职业活动,它能将认知能力推向极限,创造难以复制的价值。他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缺也日益珍贵。管理者需要刻意规划和保护“深度工作时间块”,才能产出真正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成果(如创新思考、复杂决策、关键规划)。
绩效心理学家吉姆·洛尔在《精力管理》中指出,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精力管理。人的精力如同肌肉,有高峰低谷。他主张将最重要的任务匹配到个人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才能实现最佳表现。忽略精力周期的安排,是低效的根源。
“巧设秩序”是管理者从被动反应走向主动掌控的关键。通过锁定黄金时段供奉要事、创建容器批量处理杂务、预设缓冲应对突发、勇敢说“不”抵御干扰,管理者能有效为驱动未来的核心事务筑起坚固的“时间堡垒”。具体方法如下:
锁定“黄金时段”,聚焦“战略专注期”
严格识别并捍卫你每日的“黄金精力时段”(通常为上午)。将此视为“不可侵犯”的深度工作时间块(如:上午9:00 - 11:30)。
专注处理1到2项第二象限的“重要不紧急”战略性工作,如:年度规划、关键人才发展方案、产品创新构思、重要客户战略复盘。
创建“时间容器”,批量处理“维护性任务”
为低价值但必要的“维护性任务”(第三、四象限)创建固定的“时间容器”。将行政事务、邮件回复、常规会议、信息浏览等,集中安排在精力相对较低的时段(如下午2-4点)或进行“批次处理”(如:每天固定3个时间段处理邮件,每次30分钟)。
预设“缓冲地带”,化解“突发风暴”
在每日/每周日程中,主动预留“弹性缓冲时间”(如每天1-1.5小时)。
这段时间专用于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第一象限)或处理计划外的合理请求。
这如同为日程建立“泄洪区”,防止突发任务冲垮核心堡垒。
例如:一位销售经理每天下午4-5点预留为“机动时间”。当上午的客户拜访因故取消时,他利用此时间完成了一份临时需要的市场分析报告,而原定的下午战略思考时间(第二象限)未受影响。
构筑“防御工事”,勇敢说“不”与授权
当面对与核心目标无关的低价值请求(第三象限)时,果断运用柯维的智慧:“勇敢地说‘不’或有效地授权。”
明确优先级,保护受保护时段。但你接受一个低价值任务,就意味着牺牲了处理高价值任务的机会。
例如:一位部门主管收到一个临时会议邀请,议题与其核心KPI关联度低(第三象限)。他礼貌回复:“感谢邀请。鉴于我当前正专注于“核心项目X”的关键阶段(第二象限),本次会议我暂时无法参加。能否会后将纪要分享给我,或委托我的下属XX代表出席?”这保护了他上午的深度工作时间。
03/03
勤于“审视”:定期复盘,敢于舍弃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设定的优先级绝非一成不变。“勤于审视”是确保行动始终锚定价值的核心机制——通过定期复盘,动态评估投入产出,并勇于对低效事务进行“战略舍弃”。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战略定力的体现,其精髓在于对抗认知偏差,确保资源流向价值高地。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高效的管理者明白:他们必须经常性地‘梳理花园’——这意味着要持续地进行‘有计划的放弃’。”他主张管理者应定期审视所有产品、服务、流程和活动,反问:“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在做这件事,还会开始做它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该活动不再创造显著价值,就应考虑缩减、转型或终止。德鲁克认为,释放被低效事务占用的资源,是进行新创新的前提。
“重要的事很少紧急,紧急的事很少重要。”这是史蒂芬·柯维在其时间管理矩阵中的思想。定期审视的核心,就是重新评估事务在矩阵中的位置变化,警惕“重要”降级为“不重要”,或“紧急”伪装成“重要”,及时调整资源分配。
“沉没成本谬误”指出,人们在做决策时,倾向于考虑已经无法收回的投入(时间、金钱、精力),而非未来收益。这导致人们“因为已经投入太多而继续坚持错误路线”。定期审视要求管理者像“会计师”一样,只关注未来成本和预期回报,果断剥离沉没成本高的低效项目。
真正的管理艺术,不仅在于明智地选择做什么,更在于勇敢地决定不做什么。通过每日快速复盘校准行动、周期项目审计清算价值、新任务规则过滤干扰、有效授权解放精力,管理者能构建一个强大的“审视-舍弃”循环。具体方法如下:
快速复盘,校准行动 每日工作结束前,进行15分钟的“快速复盘”,聚焦三个问题: 确保聚焦要事:“今日‘必赢任务’是否完成?未完成的核心障碍是什么?” 评估时间投资回报率:“今日时间主要投向了哪里?其中多大比例真正处于‘高价值区’(如第二象限)?” 识别并消除时间/精力黑洞:“今日最大的干扰源是什么?如何预防或化解?” 例如:一位项目经理复盘发现,当天60%的时间用于救火(第一象限),而规划中的流程优化(第二象限)只推进了30%。他立即调整次日计划,将上午黄金时段锁定优化任务,并将部分救火工作授权副手。 周/月审计,清算价值 每周/月末,对进行中的所有项目/活动进行“价值审计”。 结合数据(进展、资源消耗、预期ROI)评估并问自己:“如果放在今天,是否仍会启动此项目?”: 价值锚定:“该项目当前及未来对核心目标的贡献度是否仍足够高?” 理性决策:“其投入产出比是否健康?是否有‘沉没成本谬误’在作祟?” 结论: a.高价值:加倍投入 b.中价值:优化调整 c.低价值:果断叫停或剥离 例如:一位产品总监在月度审视中发现,一个已进行半年的新功能开发项目,因市场变化预期收益大幅降低,但团队因投入巨大(沉没成本)不愿放弃。他引用数据,果断决策暂停项目,释放资源给更高优先级的产品线。 新任务“安检门”,过滤干扰 面对新任务/请求时,建立“简单规则”快速筛选: 设定阈值,如低于X%则拒绝:“此任务对当前核心目标(如Q2 KR)的推动力是否大于X%?” 柯维矩阵定位:“它属于哪个象限?是否值得挤占现有高价值任务时间?” 总量控制:“能否在预设的‘弹性时间’内完成?否则需替换掉等量低价值任务。” 例如:一位销售主管收到一个定制化小订单请求(需大量非标工作)。通过快速评估,该订单对季度大客户目标(核心)贡献度<3%,且需挤占核心客户方案时间。他礼貌拒绝,并推荐标准化产品。 有效授权,解放精力 系统性识别并授权“低价值但必要”的运营性任务。 明确“决策范围清单”:清晰界定下属可自主决策的事务范围,如:预算内常规采购审批、特定类型客户问题处理。 提供支持,而非干预:关注结果,给予信任和资源支持。 定期审视授权效果:确保授权真正解放自身精力用于战略事务。 例如:部门经理将基础数据报告生成、常规客户咨询等授权给团队资深成员。每周仅花半小时查看关键
[ 黔ICP备2020011963号-2 ]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166号
Copyright © 2023 贵阳四维合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