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薪酬行情

毕业生薪酬报告重磅首发:人才政策、薪酬趋势、技能画像,校招抢人更精准

来源:贵州产业发展人才招聘系统 时间:2025-07-11 作者:贵州产业发展人才招聘系统 浏览量: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市场面临结构性挑战,呈现6大方向分流的多元化趋势:


• 升学深造比例稳定增长,体现学历竞争加剧;

• 传统就业领域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转型;

• 创业扶持政策吸引风险偏好型群体;

• 留学选择更趋理性;

• 自由职业者社群形成规模效应;

• 社会实践、技能培训成空窗期过渡性选择。


这一演变既反映当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待业群体应对就业压力的策略分化,同时也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及政府需求深度对接。


据此,由易路联合旗下市场人才大数据分析平台薪智联合编撰的《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薪酬趋势分析报告》重磅发布(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人才政策及以薪酬为核心的多维人才数据,报告还原高校就业难背景下的就业市场现状,为政企引进人才、构建新生代人才竞争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01

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样了?


从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破千万以来,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持续至今,这既是是人口结构、教育政策、产业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市场转型的缩影。


就业方向更多元:

结合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及教学质量报告,《报告》发现,企业是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此外,升学、考公考编、灵活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均成为就业去向典型代表,就业去向多元化、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


求职承压更明显:

近几年,就业市场中“毕业即失业”的唱衰声不断,确实令高校毕业生就业承压明显。同时,行业升级迭代、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令经济产业发展加速,也在人才筛选标准上有所演变迭代,令当前就业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高校毕业生求职难度更甚从前。


《报告》整合近年来毕业生求职心理演变过程,分别表现为兴趣导向与探索阶段、内卷加剧与趋同化阶段、理性回归与安全需求阶段、自我价值强化与矛盾升级阶段。


640.png

图源:《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薪酬趋势分析报告》


就业观念渐趋求稳:

《报告》研究发现,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带来的极度“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催化就业观念呈多元化与求稳倾向。典型表现如偏好国企、热衷考公考编以及自由职业。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报告》汇总多方建议,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建议,包括巧妙跟随政策“捷径”、提升技能、注重复合化成长等等。



02

政策出手,吸纳就业+鼓励创业齐发力


多措并举促就业:

为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国家分别从鼓励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两方面入手,提供政策扶持:




鼓励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分别覆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一次性扩岗位补助政策。



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方向分别为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技能评价补贴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


各地方政府分别据此制定人才吸引相关政策。

640 (1).png

图源:《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薪酬趋势分析报告》


长三角、珠三角抢人“动真格”:

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典型代表,长三角与珠三角近年来持续出台政策招揽人才、促进地方产业与经济。


特别是近两年,两地“抢人大战”渐趋白热化。以广州为代表,与其他人才引进策略有所不同,其在《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 草案修改建议稿)》中特别提到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可获累计认可。这是珠三角首次明确提出“跨区域抢人”。



03

人才数据导航,人才竞争力怎么炼?


城市吸引力悄然变化:

根据薪智平台数据显示,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中,企业2024年累计招聘高校应届生超60万,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超11万,占上年度招聘量约20%。这其中:




一线城市虽依然是高校毕业生主要人才流向,但吸引力有所减低,以苏州、武汉、杭州、佛山等为典型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正在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的新选择。



二线城市中,南通、厦门、绍兴等地,薪酬吸引力也在今年第一季度中有所展现。


640 (2).png

图源:《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薪酬趋势分析报告》


为更全面了解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各地人才吸引力,《报告》聚焦应届生薪酬水平,从区域、城市及行业等维度分析。《报告》发现:




我国八大区域不同学历层次及院校类型应届生平均月薪水平呈现多元特征,包括学历正向影响、院校差异影响以及区域不均衡等;



各行业应届生就业对比中,信息技术业应届生起薪从“普遍高增长”转向“结构性机会”;


消费品行业应届生就业自疫情后从快速反弹向理性分化渐进发展,催生健康化、智能化、国潮化赛道等就业新方向。


640 (3).png

640 (4).png

图源:《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薪酬趋势分析报告》


核心技能画像更趋复合:大学生就业门槛不止学历与专业

为进一步挖掘企业校招“理想型”、拉齐就业市场供需标准,《报告》分别关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3大热门行业典型企业校招岗位任职要求。


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半导体、汽车、金融、制造业等行业校招需求,从中提炼各行业不同职能核心技能画像,以供企业开展校招、毕业生求职等提供参考基准线。




企业吸纳高校人才,如何精准高效、快速拿下?


诚如《报告》前言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间动态匹配”的挑战,需要政企校三方协同、系统化推进。


特别是对企业而言,作为这项系统化工程中的关键角色,同时寄希望于通过校招获取新生代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招聘”更是“人才战略基建”。


而在实际开展与推进校招活动过程中,企业也面临质效难把控的尴尬,例如:




校招执行层面,HR需承接多院校、多部门、多岗位的校招任务,简历筛选与答疑响应本身就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更不要提后续面试沟通、胜任力评估、人岗匹配、人才保温等环节;



雇主体验方面,结合《报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求职观念、薪酬水平等多方洞察,优质雇主品牌形象是无形资产,是吸引、保留优质新生代人才的关键要素之一;


此外,招聘成本控制、人岗匹配水平等也是企业开展校招、实现量质双升的可持续人才供给策略的重要考量点。


针对次,易路秉承“软件+AI+服务”核心战略,以技术、流程、生态三轨并治策略,助力企业精准高效开展校招,实现短期执行提效、中期人岗匹配、长期生态共赢等多层级目标。




全流程闭环:基于流程化操作实现毕业生吸引、筛选、面试、保温、预入职乃至校招人才库建立等全流程线上;



AI赋能提速提质:针对校招岗位发布、简历查收、简历与职位匹配、面试、答疑响应等高频场景,易路基于精细化AI Agent赋能,打造人机协同的校招模式,有效释放HR精力到核心价值输出环节。



分享到:

[ 黔ICP备2020011963号-2 ]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166号

Copyright © 2023 贵阳四维合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