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伤职工能否根据诊断证明书主张延长停工留薪期
基本案情
彭某系某城建公司职工 ,该公司为彭某缴纳了工伤保险费。2021 年 10 月 ,彭某在拆 迁工作中受伤并住院治疗。后彭某被认定为工伤 ,停工留薪期为 12 个月 ,期间某城建 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按月向其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2022 年 9 月起 ,某城建公司多次通 过书面、电话、微信等方式通知彭某 ,如需延长停工留薪期 ,应提供有关材料并经劳 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现场鉴定后确认。但彭某一直不予配合 ,仅提交了某医院出具的“建议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 月继续病休”的诊断证明书,且拒绝与某城建公司 人事经理沟通。2022 年 11 月起 ,某城建公司以停工留薪满期为由开始向彭某发放病 假工资。2023 年 2 月 ,彭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 申请 仲裁。
申请人请求
请求裁决某城建公司按照停工留薪期工资标准支付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 的工资差额。
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彭某的仲裁请求。
案例分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仅凭医院诊断证明书 ,能否延长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工伤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75 号)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 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 ,在停工留薪期内 ,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 , 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可以适当延长 ,但延长不得超过 12 个月”。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令第 21号)第十一条规定:“工伤职工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参加现场鉴 定”。从上述规定可知 ,停工留薪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工伤保险 条例》规定的工伤职工暂时停止工作进行治疗并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的期限 ,一般 不超过 12 个月 ,职工的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更长保障时间的 ,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可以适当延长。这种制度设计既确保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得 到相应保障 ,也能够避免工伤职工“小伤大养”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情况。
本案中 ,因彭某不配合提交有关材料、进行现场鉴定 ,其未经当地市级劳动能力鉴定 委员会确认延长停工留薪期 ,故其应当享受的停工留薪期已于 2022 年 10 月期满。因 此 ,某城建公司不再按照停工留薪期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福利待遇的做法并无不妥,仲裁委员会对彭某的仲裁请求不予支持。
典型意义
停工留薪期是保障工伤职工权利的重要制度设计 ,此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工伤职工 受伤后赖以维持自身及家庭生活的主要资金来源 ,能否依法享受对工伤职工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 ,停工留薪期与医疗机构认定的需脱产治疗休息的期间并不是同一 概念。后者由医疗机构根据工伤职工的具体伤情判断;前者具有统一上限 ,能否延长 应由法定专门机构按照法定程序确认。工伤职工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停工 留薪期的,应当严格遵守《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向设区的市级劳动 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 ,而不能仅凭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自行延长。同时 , 用人单位也应当建立合理的请假审批制度 ,明确相关管理流程 ,确保双方及时、有效 沟通。
2
用人单位能否因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
基本案情
赵某于 2022 年 1 月入职某科技公司任工程师 ,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工作期间 分为参与具体项目期间与等待项目期间 ,其中参与具体项目期间赵某的月工资构成为 基本工资 3000 元(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加项目岗位津贴 14000 元;等待项目期 间赵某仅领取基本工资。2023 年2 月 ,赵某告知某科技公司其怀孕事实 ,某科技公司 未与赵某沟通协商便直接向赵某所在的项目组宣布“赵某退出所在项目组” ,赵某反 对无果后未再上班。此后 ,某科技公司主张赵某未参与项目并按照 3000 元/月的标准 支付赵某孕期工资。赵某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人请求
请求裁决某科技公司按照 17000 元/月的标准补齐孕期工资差额。
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裁决:某科技公司按照 17000 元/月的标准补齐赵某孕期工资差额。
案例分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用人单位能否因为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19 号)第五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怀孕降低 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女职工在孕 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 ,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 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明确“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的前提是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因此 ,如果孕期女职工能够适应原劳动的 ,用人 单位应当尊重并保护女职工的劳动权利。
本案中 ,某科技公司要求赵某退出所在项目的行为 ,既不符合双方劳动合同约定的等 待项目期间的情形 ,也未征求赵某本人的同意 ,更未经医疗机构证明赵某存在“不能 适应原劳动”的情形 ,属于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 ,变相调整 孕期女职工岗位的情形。该公司以赵某未参与项目为由降低赵某孕期工资标准 ,违反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 定》第五条的规定 ,因此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某科技公司按照赵某原工资待遇 17000 元/月的标准补齐赵某的孕期工资差额。
典型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要求 ,我国 多部法律法规对保护女职工劳动权利与身心健康作出了特别规定。实践中 ,用人单位 在开展日常用工管理时应注意依法保护女职工尤其是孕期、产期、哺乳期(以下简称 “三期” )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提升工作强度等方式侵 害“三期”女职工的劳动权利 ,也不能违法降低“三期”女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同时 ,女职工也应科学评估自身身体状况 ,正确看待不能适应原劳动等特殊情形 ,积 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病亡职工的遗属能否以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要求用人单位 补足抚恤金
基本案情
2016 年 6 月 ,刘某松入职某出租车公司 ,双方劳动合同约定刘某松工作岗位为司机, 劳动合同期限自 2016 年 6 月 2 日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2021年 8 月20 日,刘某 松因病死亡。经查询 ,刘某松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实际缴费年限为 4 年 2 个月 ,个人缴 费金额合计 13766.64 元。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间 ,某出租车公司未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为刘某松缴纳社会保险费。因该期间社会保险断 缴导致刘某松遗属张某欣、张某颖、张某萍无法领取的抚恤金差额为 36633.36 元。 张某欣、张某颖、张某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请求:某出租车公司支付非因工死 亡抚恤金差额 36633.36 元。后张某欣、张某颖、张某萍不服仲裁委员会裁决 ,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请求
张某欣、张某颖、张某萍起诉请求某出租车公司支付非因工死亡抚恤金差额 36633.36 元。
处理结果
人民法院判决:某出租车公司向张某欣、张某颖、张某萍支付非因工死亡的抚恤金差 额 36633.36 元。
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因病或者 非因工死亡的 ,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当地规定 ,根据本人的缴费 年限确定抚恤金的发放月数 ,缴费年限满 5 年不满 10 年的 ,发放月数为6 个月;累 计缴费年限不满 5 年的 ,其遗属待遇标准不得超过其个人缴费之和。本案中 ,某出租 车公司未依法为刘某松缴纳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 ,致使张 某欣、张某颖、张某萍无法按照缴费年限满 5 年领取 6 个月的抚恤金 ,只能领取刘某 松个人缴费的 13766.64 元 ,因此 ,某出租车公司应支付抚恤金差额部分。
典型意义
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 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是劳动者 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之一。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 ,因用人单位未依法 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劳动者遗属少领取抚恤金等待遇的 ,用人单位应依法赔偿差额损 失。
[ 黔ICP备2020011963号-2 ]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166号
Copyright © 2023 贵阳四维合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