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案例解析

【社区工作者招聘】经典案例分析30题-2

来源:贵州产业发展人才招聘系统 时间:2025-10-27 作者:贵州产业发展人才招聘系统 浏览量:

转发来源:公众号(周社工)

图片
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案例分析
备考知识点


1️⃣7️⃣案例:社区安全环境卫生--小区乱设摊问题

某居委会门口一个不到3米宽的小道上,小摊贩们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有面条馄饨摊、水果摊、小杂货摊、煎饼摊、馒头摊、蔬菜摊,以及自编自销的手工艺品摊等。每到清晨天刚蒙蒙亮时,这些摊主们就开始忙于做生意前的准备工作,抢地盘、生炉子、摆桌凳,有时摊主们还为争抢摊位发生争吵。结果小小一条道,塑料袋、餐巾纸等垃圾道路两侧遍地开花,油烟。飞尘搞得周边乌烟瘴气,污水到处横流。到了晚上,整个路面更是肮脏不堪,行人难以下脚。

这种状况导致小区居民意见很大,人民来信一封接一封。居委会向街道城管反映,城管科的同志与居委会一起到实地查看,然后联系协调有关执法部门组织力量进行拆违章、赶摊位、没收物品。但事过两天,这些摊主又会出现在原处,反反复复,周边环境仍不见好转,老百姓怨声载道,部分居民小区卫生费不愿意交,还讲政府搞形式主义。

居民区党支部是采取什么办法解决乱设摊的?如何彻底解决小区门口这一脏、乱、差的问题呢?

主要做法:

首先,确定先对其中几个主要摊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对这些摊主生活、家庭情况作详细了解。这几位摊主中有没有无业人员、下岗人员、协保人员,还有伤残人员。由居委会干部走访有关单位,一起沟通协商,想法设法为这些人安排工作。生活问题解决了,收入稳定了,这几个主要摊位拆除了,其他一些外来摊主的工作就好做得多了。

其次,居委会积极配合城管和卫生、工商、派出所等部门一起,加大管理力度,使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启示:

居民区党支部一方面注重治本,另一方面在工作方法上讲求策略与技巧。这是其成功之处。

在注重治本方面,对摊主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为这些人找到了工作,生活逐渐稳定,使他们放弃摆摊经营。在工作方法方面,分类对待,对症下药。


1️⃣8️⃣案例:社区安全环境卫生--居民养狗问题

某天,李奶奶上午9点外出买菜,从自家18号楼刚走到20号楼处时,被突然从身后蹿出来的一条大黄毛狗吓得瘫软在地,脸色青紫,话语也说不清。保安见状,一面通知李奶奶的家人,一面阻拦大黄毛狗肇事后跳上的一辆白色轿车。可是,车主不知何因,呼啸而去。

李奶奶家人到达事发地后,一边打120急救,一边打110报警。李奶奶在医院住了近一个星期,经过几个月的调养后,身体才慢慢得到恢复。但让李奶奶的家人极为气愤的是,肇事者在出事后一星期才上门慰问李奶奶及其家人,而且还是在居委会的督促下才上门的,说话也有些不中听。为此,被李奶奶家人拒绝进门。当肇事者第二次上门时,又被李奶奶的家人连礼品带人一起堵在了门外。看着病榻上的李奶奶,家人决定将肇事者告到法院。

主要做法:

走法律之路解决问题,是一条正确之路,但是考虑到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上诉法院会弄得邻里关系紧张,希望能将大事化小,通过协商解决,更有利团结和共建和谐社区。为此,居委会领导上门与李奶奶家人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并多次找到肇事者,宣传文明养狗的条例,说服他们应向李奶奶主动赔礼道歉,并勇于承担责任,态度要诚恳,对于李奶奶家的经济损失应主动承担。在居委会的多次联系下,召开了由李奶奶、女儿女婿、肇事者家属等人参加的调解会。肇事者的态度比较诚恳,同意协商解决。

关键启示:

1.在小区中召开养狗人与反对养狗人之间的协调会,分析养狗的好处与养狗造成的弊端。通过交流互动,让大家能相互理解,了解各自的真实想法与意见。

2.在小区内成立“养狗委员会”,实行养狗人自治。

3.小区内广泛宣传文明养狗知识。

4.在社区搭起了养狗人的平台后,把无证养狗者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养狗的序列中来。

5.碰到由于宠物问题引发的冲突,居委会应该及时出面进行疏导和沟通,协调、帮助双方有效地解决问题,不能袖手旁观。


1️⃣9️⃣案例:社区安全环境卫生问题--楼上乱抛垃圾问题

某小区内,有一家住底楼的姐妹俩,为了房屋居住权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姐妹俩都不得不搬出这所房屋,在外面另行居住。这样该房屋就长期处于无人居住状态。由于该小区内有些居民素质较差,经常从高空向楼下抛掷垃圾。多年下来,一楼的天井内垃圾遍布,蚊蝇孳生,楼上居民意见很大。

为此,居民多次来居委会要求清除底楼天井内的垃圾。居委会也多次找到底楼俩姐妹,要求她们前来配合清理垃圾,均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居委会干部只得爬进底楼天井去清理垃圾,再将垃圾装袋后背出来。

底楼房主得知居委会的这一无奈举动后,提出居委会这样做是违法行为,她们要到法院去控告居委会私闯民宅。同时,他们还向上级政府投诉居委会的这一违法行为。

主要做法:

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率领居委会干部,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并与小区物业管理处、社区民警等有关人员一起商量,寻找妥善处理这一问题的好办法。最后大家形成共识:首先,一方面,居委会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请底楼房主前来配合工作;另一方面,居委会也通过底楼房主的亲戚朋友,动员她们前去做房主俩姐妹的思想工作。底楼房主姐妹终于同意配合居委会开展工作,特意赶来打开了房门,共同将底楼天井内的垃圾打扫得干干净净。其次,要通过这件事教育楼上居民,改掉乱抛乱扔垃圾的陋习。最后,居民区党支部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大力加强宣传社区卫生工作,提高小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促进了小区管理服务的良性发展。

关键启示:

如果仅仅想一般性地解决问题,那就想方设法把底楼天井的垃圾清理掉就可以了。如果想根本解决问题,就要想办法彻底清理掉底楼天井的垃圾后,更应该解决今后高空抛掷垃圾的问题。

1.加大对小区居民高空抛掷垃圾这一恶习的素质教育,制定和宣传有关卫生管理措施,注重对居民群众开展公民基本道德教育。

2.社区应完善和物业、业主的良性互动与联动机制,迅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成立小区环境卫生志愿巡查小组,加大巡视和处罚力度。


2️⃣0️⃣案例:社区环保--公益捐款

某小区是2007年建成的高档商品房小区,入住人员层次较高,收入丰厚。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感到小区的设施从硬件到软件样样都好,唯一遗憾的是小区中唯一的一个池塘里没有活的景观鱼。几个环保志愿者一合计,自发捐款,筹钱买鱼,放养在池塘中,并把此情况向居委会汇报。居委会感到美化环境是好事,为了支持他们的环保善举,也拿出300元作为资助。

于是,几位志愿者在小区大门口设摊,接受小区居民的捐款,短短几天就收到善款2000多元。正在他们欢欣鼓舞之时,不同意见向上级有关部门投诉,说他们是非法集资,是违法的。有关部门责令停止。于是志愿者想不通了,捐款是为了环保,为了美化,又不是为了营利,为了私吞,怎么算非法集资?

主要做法:

接到有关部门责令停止捐款通知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要求居委会认真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和解释工作,积极引导志愿者要正确理解部分居民的反映,立即与物业公司商量,爱心款由物业管理,定期公布账目,并马上出榜,公布捐款者的姓名、钱额,接受全体居民的监督,使双方解除了误会,为下一步共创和谐小区、美好家园打下了基础。

关键启示:

1.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应对群众的自发行为,要正确引导,把好事办好。

2.在操作前,要由居委会或居民发出倡议,形成一定的知晓率和氛围,拟定出必要的管理制度,并要召开楼组长会告知。

3.操作中,由居委会人员出面,志愿者参与,让居民理解环保。美化环境义举的目的、意义,使更多居民积极参与


2️⃣1️⃣案例:社区青少年教育问题—问题少年

李某时年16岁,在某中学上学,由于是单亲家庭,身上有许多坏毛病,成绩也上不去。奶奶的娇惯,使他在家成了说一不二的主。父亲失业,加上身体不好,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70多岁奶奶的退休金在支撑。

某年盛夏的夜晚,已过10点,热衷于电脑游戏的李某为了到网吧去玩,向父亲和奶奶要10元钱,两位家长出于对李某学习不上进的愤恨,不管李某说破天,就是不给钱。此时,双方已相持了一个多小时,情急之下,李某一屁股坐上了十六楼自家的阳台窗框上,两脚朝外,扬言,如不给钱,就跳楼。眼看悲剧要发生,相劝的邻居想到了居住在本小区的居委会干部,于是急忙请来居委会干部进行劝说。经过半个多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最后,居委会干部在自掏腰包拿出110元的情况下,问题终于解决,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挽救了一个生命和一个家庭。

主要做法:

居委会干部在处理危机事件中,要保持冷静,耐心听取当事人的诉说,急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劝的语气要平缓,语言要真诚,千万不要说过急的话,尤其不能说“就不给他钱,让他跳”之类的刺激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该青年是在第一次拿到居委会干部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时跳下窗框抢夺过去时下来的。但听到家长说只能拿10元之时,又跳上窗框,此时,居委会干部冷静地与双方说:只要他学习成绩上去,只当我在暑假给他零用钱,使险恶的事态得到终止。第二天家长来感谢,并把钱如数还回。借此机会,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向家长说明教育方法要适当的道理,并共同商讨今后对孩子教育的问题,并及时为父亲解决就业问题。现在孩子在李某出租车公司上班,已成为一个懂礼貌、自食其力的青年。

关键启示:

1.对危急突发事件的处理,一定要冷静,冷静才能想出办法。

2.耐心是调解工作因素之一,危急时一定要耐心听当事人的诉说,不要轻易打断和插话,这样彼此能拉近距离,可以成为他依赖的人。

3.在双方僵持、一触即发的时刻,真诚相待,尽量满足当事人的要求,也是消除悲剧发生的重要途径。


2️⃣2️⃣案例:社区青少年教育问题--小明的困惑

小明今年15岁,初中毕业考上了职业中专。由于父母离异,法院将其判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很快为小明找了个继母,继母对小明并不好,不让爸爸给小明筹集学费。而小明的生母,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也没钱供小明上学。小明的学费问题严重困扰着小明。

主要问题:

分享到:

[ 黔ICP备2020011963号-2 ]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166号

Copyright © 2023 贵阳四维合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