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 Solution Focused
1.
如果最好的心理治疗,不是“治疗”,而是一场“发现”呢?
大多数心理疗法都在教你“修复问题”,但焦点解决疗法(SFBT)的逻辑恰恰相反——它假设你本来就本自具足,已经具备了活出自己独特道路的所有资源,只是暂时还没有发现自己有多厉害。
你需要重新认识和发现那个你无比熟悉但却又陌生的你自己。
2.
我们生活在一个痴迷于“为什么”的时代。
当你说“我最近很焦虑”,朋友会问:“为什么焦虑?”医生可能说:“这是焦虑症,需要治疗。”心理咨询师或许会引导你回忆:“你以往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最早体会到类似的经历都是什么时候,它和你小时候发生的什么经历有关?”
缘木固然能求鱼,刻舟固然能捞剑,但知道为什么分手,并不一定能帮助我们挽回,有的时候,“为什么”问得越多,我们反而越迷失。
或许,不论白猫黑猫,能抓老鼠,能帮我们找到方法去跨越当下,去做些什么,会更有意义。
3.
一位来访者曾对我说:“每次咨询都在分析为什么我害怕社交,分析完我更确定自己有病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实验:让失眠者躺进实验室,告诉他们“今晚我们会监测你的脑电波,研究你为什么失眠”。结果那晚,所有人都睡得比平时更差。
焦点解决疗法的第一个叛逆:它不问你“为什么失眠”,而是问“这一周睡得相对最好的那天是哪一天?那一天前前后后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是对你睡眠有效且可以重复多做的?哪怕是你换了一侧睡觉”
4.
传统精神分析治疗就像考古,要挖出所有破碎的陶片,再把它们拼回原状。而每一次考古新发现都有可能会重新改写历史。当下的历史书,永远只是暂时的、片面的无数可能中的一种演绎。
而焦点解决疗法就像在陶罐里种花——它更关心当下心中美好的期许是什么,最近你播种下了什么样的种子,而现在又长出什么希望。
5.
这种“不治疗的治疗”,背后有惊人的神经科学依据:
当我们反复讨论“抑郁”,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负责自我反思的区域)会越来越活跃——这正是导致反刍思维的生理基础。
而焦点解决的“奇迹提问”(想象问题已经解决)会激活前额叶皮层,这个区域负责计划、希望和可能性。
换句话说:聊痛苦会强化痛苦,聊可能性能创造可能性。聊问题问题越来越多,聊应对解法接踵而至。
6.
有个真实案例:
女孩因暴食症求助,传统治疗让她记录每次暴食的诱因和罪恶感。三个月后,她的日记本变成“暴食百科全书”,症状却加重了。
换成焦点解决后,咨询师会问:“过去两周,你能吃下一点东西的时候?有没有哪顿饭你吃得比较平静?当时和其他时候有什么不同?”
女孩突然想起:“上周二午餐,我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发现原来我饱了是会停的。”
这个被忽略的“例外时刻 分享到:
[ 黔ICP备2020011963号-2 ]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166号
Copyright © 2023 贵阳四维合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