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您的本职工作是什么?
张 东: 我是一名创业者,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的本职工作,本质上是“做连接与服务的践行者”——一边连接企业发展的需求,一边连接时代赋予的责任,在服务中把个人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拧成一股绳。 2014年,我在贵阳创立了贵州中广科技有限公司,始终想着扎扎实实为这片土地做点事。我们核心业务围绕中小微企业需求,提供代理记账、税务合规、财务外包、审计、工商服务及众创空间等,本质上是帮中小微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后顾之忧”,让它们能聚焦核心业务。这些年,我们服务超 2 万家客户,在贵州 6 市及重庆开设分公司,只为把 “省心服务” 铺得更广,助力更多企业稳健发展。 作为企业创始人,另一个重要“本职”是把正确的方向和价值观传递给团队。我们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将党的政策宣传融入日常,更在实际业务中积极响应“筑人才·强省会”号召,成立创业孵化基地,与6所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基地孵化了135家企业、带动600多人就业。2022年我荣获“南明区2022年度‘强省会’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称号,这份荣誉更让我明白,企业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才是长久之道。
另外,我始终觉得,“本职工作”里还藏着对“人”的责任。对员工,我个人出资20万成立基金,帮大家解决特殊困难、提升专业能力,要求管理层践行“五个一”的文化,其实就是想让团队不仅能赚到钱,还能成长,能感受到温暖;对社会,不管是疫情捐物资、给环卫工人送大米,还是帮扶残疾人就业、给贫困小学捐器材,这些都是作为企业家的“本分”——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赚了社会的钱,就该反哺社会。 说到底,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踏踏实实地带好团队、服务好客户,同时不忘肩上的责任——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对员工的关怀、对社会的回馈,把这些事做好了,才对得起“创业者”这个身份。未来我们也想朝着2.8亿的年度目标努力,争取进贵州民营企业百强,不是为了“争名次”,而是想让企业更强一点,能承担更多责任,帮更多人、更多企业,为“强省会”出更多力。
02 作为省知联会副秘书长,您主要参与和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 东: 知联会是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交流、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作为副秘书长,我始终把自己定位成“协助者”和“执行者”,围绕平台职能做些具体事,谈不上“推动”,更多是跟着组织和前辈们踏实履职:
03 作为知联会的一员,你有哪些成长与收获? 张 东: 加入省知联会这些年,对我而言更是“沉浸式的学习与成长”——与其说收获了什么,不如说在这里补齐了认知的短板、打开了视野的边界,更懂得了“个体力量如何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这份成长对我个人和企业发展都特别珍贵。
04 您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思考和建议有哪些? 张 东: 我既是深耕企业服务的创业者,也是省知联的成员,从“企业需求”与“知联职能”双视角思考,最核心的建议是依托知联会平台探索成立“民营企业专委会”。
民营企业作为地方经济“主力军”,不仅贡献大量GDP、税收,更承载千万人就业,尤其在贵州推进“强省会”、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阶段,民企活力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动力;但当前不少民企面临经济环境压力,在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提升、“AI+”落地等方面,既缺专业指导又缺资源对接,单靠自身难突破,而知联会汇聚的教育、科技、经济领域会员,恰好能补上这些短板,专委会便是链接二者的重要纽带。
若成立专委会,可针对性做三件事:一是搭“供需对接桥”,收集民企在数字化、AI应用中的具体难题,匹配对应领域会员提供“点对点”指导;二是组“经验分享局”,邀请有转型成功经验的会员企业、专家,给民企讲方法、避风险;三是聚“资源合力”,联动高校、科技机构会员,帮民企对接技术、人才资源,破解创新瓶颈。另外,也建议专委会结合“强省会”等全省战略,聚焦重点产业民企需求,比如针对制造业民企“AI+生产”、服务业民企“数字化运营”,开展小切口调研,形成可落地的建议,既帮民企解困,也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
[ 黔ICP备2020011963号-2 ]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166号
Copyright © 2023 贵阳四维合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