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过比较多的职业,工资也从3000波动过20000,最后稳定在1万左右,我自己总结最重要的还是要选自己所喜欢的职业,我最后锚定在培训,再把培训领域做到我短期无法突破后才转而锚定到人事全模块领再寻求发展。说实话我身边发展比较好的基本上都是锚定在一个专业领域上深耕,然后借助这个领域跳板进军全模块,所以说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和有发展的职业非常重要。当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很容易依公司名气、职位头衔或者薪酬等外在因素来择业。外在因素虽然重要,但必须把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考虑进去。找到合适的工作,第一步就要了解什么是适合你的工作。在这一点上,主流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这类方法追求的是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尤其适合那些从小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例如说股神巴菲特从小就喜欢赚钱。还有一类人特别适合这类方法,就是性格比较“钻”的人。他们最在乎的是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极致,但并不一定在乎是什么事。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匠人精神”,例如我们所说的寿司之神、八级钳工、以及军士长等等年轻的时候你就大胆试错,尝试各种不同的职业,甚至不同的行业,越不同越好。等你积累了一定广度的工作经验以后,再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职业专心致志地做下去。趁着年轻,多闯闯,做些不同的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当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阅历之后,再选择一份适合的工作,发挥专注的力量,将这份工作做到最好
有很多低成本的方法可以帮我们积累工作阅历:在本职工作以外主动承担一些不同类型的项目和职务;很多大公司都有非常友好的内部轮岗,甚至出国工作的机遇;利用业余时间做志愿者,或者兼任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工作;业余兼职……请注意:工作经历的数量和多样性将直接关系到最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当经历够多时,我们就有足够的数据能总结出共性特点。在分析完所有的工作经历以后,就要在结果中寻找共性,看哪些事情反反复复地影响着我们对工作的感受,无论好坏,而这些就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价值。比较多的六个维度:团队文化、社会价值、自主权、成长性、收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按照这些核心工作价值为过往每一份工作经历的满意度打分(0~5分,5分为非常满意,0分为非常不满意), 然后计算每项工作经历的总分。
• 核心工作价值直接影响我们对一份工作的感受,无论是好是坏。
• 如果一份工作满足几乎所有的核心价值,但有一项的得分很低,最后你很可能会因为这个原因做得很不舒服或者离职。所以,核心工作价值是享受工作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我们可以用核心价值来衡量未来的一切机遇,“预测”我们会不会享受这份工作,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在面试时就根据核心价值全面了解了这份工作,试图预测我在这里的满意度。和未来老板聊,和人力资源部聊,和部门同事聊,和兄弟部门的同事聊,还跟未来的老板和同事上了一天班,来“体验生活。看预测结果是否是“这份工作和我的核心价值高度吻合”。职场很像马拉松,快速起跑远没有稳定发挥重要。到最后谁能获得最多的机遇最关键的就是信任。培养信任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说到做到,别人就会越来越相信我们,也会愿意让我们担负越来越大的职责。想做就做,别花时间想太多没用的。如果失败了,就不断纠正,直到成功”。莎士比亚说:“自我怀疑是叛徒。害怕尝试导致我们丢了本可以打赢的仗。”
首先,就是认清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失败这回事,只有目标没有实现。目标没有实现怎么办?不断改进,继续尝试就行了。
其次,谢丽尔·桑德伯格说:“当你无所畏惧,不怕失败,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会自动消除我们脑中的内耗,将注意力瞬间转移到怎么做上。不抱怨,不找借口,想尽办法,寻找资源,不断尝试,直到走出一条光明大道。职业选择要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钻,要么大胆多尝试,总结自己最关注的点,依靠这个去评定自己所喜欢的岗位是什么?并根据这个去选择工作,随后再完善自己职场三个优秀的习惯:第一说到做到;第二行动力,少空想,多行动;第三少说多做,别抱怨,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