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力条件找到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进一步详尽估量主、客观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科学的方法,要根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实际所处的不同认知阶段,选择不同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可采用五个“W”的思考模式,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从问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问下去,共有五个问题: 我是谁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地认识,优点和缺点都应该一一列出来。 我想干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身理想。 我能干什么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个体的能力,而人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有时我们在职业选择时常常忽视主观方面的东西,没有将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调动起来,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切入点。 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明晰了前面四个问题,就会从各个问题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做的职业目标,那么第五个问题有关“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自然就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框架。最后,将自我职业生涯计划列出来,建立形成个人发展计划书档案,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实现就业理想目标: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单位,预测自我在单位内的职务提升步骤,个人如何从低到高逐级而上。例如从技术员做起为例,在此基础上努力熟悉业务领域、提高能力,最终达到技术工程师的理想生涯目标;预测工作范围的变化情况,不同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及应对措施;预测可能出现的竞争,如何相处与应对,分析自我提高的可靠途径;如果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如果工作不适应或被解聘,如何改变职业方向。每过一段时间,要审视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并且及时调整自己制定的生涯规划。
分享到:
[ 黔ICP备2020011963号-2 ]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166号
Copyright © 2023 贵阳四维合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