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人力资源杂志 ,作者吉雷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降本增效将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主旋律,企业希望按照阶段性业务要求、季节性用工需求以及项目变化,灵活地调整用工人数而无须负担额外的人工成本。在此背景下,包括零工在内的多种灵活用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而且,此类从业人员通常与多个企业合作,具有跨企业(行业)的知识储备和资源背景,有可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借鉴多种经验做法,助力企业提升工作成效。另外,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开始关注工作与生活平衡,尤其95后、00后,他们的就业观念与前代人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每天坐在封闭的格子间,或在流水线上从事重复单一的劳动。灵活自由的用工模式为新生代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其中现代零工工作方式因时间灵活、收入可控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传统意义上的“零工”通常指短期工、临时用工,用工主体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即使在今天,很多城市的建材市场、批发市场周边或者一些固定的务工人员聚集地,仍经常有人在路边揽活儿。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工作,根本不需要聚集到特定的工作场所;在线沟通工具几乎可以取代面对面交流;企业更加关注“人才为我所用”;数字支付工具的成熟进一步推动了现代零工的蓬勃发展。于是,“零工”的范畴也不再局限于路边揽活儿的体力劳动者,与创意设计有关的知识劳动,如顾问、设计、文案策划等岗位工作,皆能以零工工作的方式进行任务交付。 为了便于研究,笔者结合国内零工市场发展状况,将零工分为以下三类。 体力型零工 这类零工主要利用体力或者时间来换取报酬,比如传统的装卸工、外卖派送员、家政服务人员、卖场促销员等等。这类零工岗位对个人几乎没有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绝大多数人仅需经过简单的现场培训即可上岗。 匠人型零工 这类零工往往拥有一技之长,是传统意义上的手艺人,比如通过网络平台接单的家电维修人员、安装人员、水电工。大家居行业的“鲁班到家”家具安装平台就是提供此类零工任务的知名平台之一。此外,天猫、淘宝以及部分家电企业、卖场的部分包安装服务也是通过匠人型零工来实现的。 技能型零工 技能型零工也可以称为互联网语境下的“现代零工”,他们以脑力劳动为主,一般通过专业平台、转介绍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比如插画设计、文案创作、独立咨询顾问服务、数据分析等等。绝大多数技能型零工是主动选择零工这一自由的工作方式的,只有少部分人是出于无奈,比如遭遇企业裁员或受家庭因素影响等。 技能型零工的运作模式不难理解:企业将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切分、重组、打包并转换成标准化订单,在专业平台上公开发布;零工从业者根据个人技能匹配度、工期等因素自愿接单,自由决定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在指定日期前完成交付即可;企业确认交付成果后按单或按结果支付费用。 零工工作任务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几天就能完成,也有可能持续数月甚至跨年,但都属于一定时期内的一次性工作或任务。尽管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也通过互联网平台接单,但从其工作实质来看,并不属于本文述及的技能型零工范畴,因此不在本文的研究之列。本文所述的技能型零工自有其显著特点。 专业技能具有极强的人身依附性 技能型零工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他们绝大多数是具有独特专长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其专业技能具有非常强的人身依附性,企业通常只能付费购买其服务成果,却无法将其专业能力“移植”到本单位员工身上。目前,这类零工服务已逐步渗透到白领群体中——他们有一份全职工作,但出于增加收入、提升技能的需要或纯粹出于个人兴趣,利用业余时间承接一些与个人特长、专业素质匹配的零工任务。 工作高度自治 技能型零工通常比较注重生活品质,崇尚自由,与所服务的企业之间属于弱关系;在工作任务承接上,技能型零工往往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为了持续放大个人价值,他们选择自由雇佣的模式,通过专业咨询、平台接单等方式为多个企业提供服务。对于某些特殊领域的专才而言,即便有机会,他们也不愿意加入某个企业成为全职员工。 社会保障较为薄弱 自身保障问题是包括技能型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面临的一大痛点。没有全职工作的技能型零工通常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或者自行购买商业保险;有的零工甚至没有参加任何保险,一旦出现健康问题或人身意外,将没有任何保障可言。 鉴于技能型零工的工作模式及保障状况,笔者认为,技能型零工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费用的增长,二是能力边界的拓展,三是优先接单的机会。当然,对于零工队伍中的被动入局者而言,或许他们还是希望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全职工作,如果企业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这部分零工有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零工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