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 从天文角度看,立秋是夏季向秋季的过渡节点,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气温开始由热转凉。从农业角度,立秋与农作物的生长密切相关,古人通过观察物候(如草木开始结果、候鸟迁徙等)确定此节气,作为秋收准备的重要时间节点,早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的记载,意为万物开始收敛、成熟。 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出现偏北风,风力较小但带来凉意,取代了夏季的热风。 昼夜温差增大,夜间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白露,多附着在草木上,清晨可见。 此时的蝉因天气转凉,鸣声变得低微而稀疏,与盛夏时的急促鸣叫不同。 立秋节气风俗 1、立秋节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2、晒秋 3、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4、立秋习俗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啃秋” 5、立秋养生 立秋养生攻略七大要点:顺应天时,科学调养 一、饮食调养:润燥养肺,减辛增酸